陈勇,一位70后雕刻师,为人憨厚质朴。从事玉石雕刻工作二十余年,有着丰富的雕刻经验。从他手中出来的作品,技法精湛,造型别致,雕工颇受客商的认可与好评。
从早前的拜师学艺到现在自己培训新员工,陈勇钻在他的金石作坊工作室里绘画、构图,认真琢磨雕刻的每个细节……这样一坐就是一天,有时甚至到深夜才收工。朋友们常常好奇:问他这样做会不会觉得闷?他总是报以淡淡一笑,然后不紧不慢地说:“闷?我不觉得,更觉得是乐在其中,非常有成就感……” 二十几年来,陈勇就是这样一位耐得住寂寞的人。小小的工作室,就是他精神的乐园。
近几年,金田黄收藏势头正旺,找陈勇来雕刻金田黄的人越来越多。作为工艺品,金田黄雕刻更讲究塑型。要求雕刻师不仅要具备艺术审美眼光还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。就像绘画和书法,讲究构图和间架结构及章法一样,多一笔或少一笔,浓一笔淡一笔都会使作品失去光辉和色彩。玉石雕刻或深或浅,力道的控制很重要。陈勇总能根据石质材料特点发挥创作,巧妙地利用阴刻或阳刻的手法来体现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。那有远有近或清晰或模糊的透视效果、那点缀地雕琢,每一细微之处都能恰到好处的掌握分寸、拿捏得当。依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取巧来雕,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来。例如,他的金田黄雕刻作品《发现宝藏》刀工浑厚、底蕴深沉;题材创意新颖,依金田黄原石态势而雕刻,巧妙地利用了原石外面的保护层石皮,因势取材雕刻出青铜器时期宝鼎和杯瓶类的器物。创作思路别出心裁,豪放粗犷的雕工更符合西周时期的工艺特点。雕师奇思妙想在创作时特意保留了灰褐色石皮的锈迹斑斑色彩,因而更能很好地体现出此“宝藏”年代之久远;若隐若现的雕刻手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,激发人们去探寻宝藏的秘密,观赏价值极高。
作为工艺美术师,思想一定要具前瞻性,思路要开阔,思维要有散射性,不能教条,否则作品也会生硬呆板,缺少美感。虽然在业界内,陈勇已是功力深厚,但是他仍旧不忘记学习,一有时间就买回来很多的书籍,为自己创作积累素材。他认为复制或仿制的雕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。只有多看书、多学习才能推陈出新,创作出有意义、有生命,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来。
在雕刻上面,陈勇也算是位多面手,人物、花鸟、山水无一不精。创作出来的金田黄作品总是花样翻新,独特的设计思路总能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。在当地,陈勇没有打过广告,没有做过宣传。甚至这次笔者为了特刊出版写作而向他要些基本的个人资料,他都没有可提供的素材。陈勇汇集胸中笔墨化为手上功夫,让玉石去代言,让作品去说话。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。陈勇,质若璞玉朴实无华。
来源:《中华视点》杂志社 |